宜昌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亮党员徽章的“新疆大叔”:想去天安门广场 看升旗

2022-01-19| 发布者: 宜昌新闻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我就想56个民族是一家人,所以我不能收这个钱,我就把党员徽章亮了出来。我当时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
玉米视频

“我就想56个民族是一家人,所以我不能收这个钱,我就把党员徽章亮了出来。我当时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站在党员的立场上帮助他们。”阿布都加帕尔·猛德说。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木吉乡,“新疆边境第一乡”,阿布都加帕尔·猛德的家乡,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在“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的注视下,静谧而安逸。

远行

阿布都加帕尔·猛德从木吉村出发,前往乌鲁木齐,他将在那里参加此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活动,见到此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人。

出发前,他回望自己的村庄、牧场,牦牛和骏马,伫立许久,转身钻进车里。

1月13日15时许,到喀什机场。

“您是网上那个‘党徽大叔’吗?”“我是思政课老师,能跟您拍张照吗,回去给我的学生们讲……”

飞机上,隔壁座的同行者,专门向大叔亮出衣服上的党员徽章,两人都伸出大拇指,互相点赞。

从候机大厅到飞机座位上,从游客、安检员到飞机乘务员,他不断被人认出、握手,要求合影。

来时路上,他对着车窗一遍遍用不太熟练的汉语练习自我介绍,雾气一层又一层。

“您好”

“谢谢”

“我是新疆克州阿克陶县木吉乡木吉村牧民党员阿布都加帕尔·猛德。”

……

在阿克陶县,他专程买了一套西装,理了发。

在木吉乡生活了53年,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去乌鲁木齐,也是第一次坐飞机。

手机不停地对着飞机窗外拍照、录像,拍没电了借别人的手机继续拍。

舷窗外,是棉花糖一样的云朵和连绵起伏的雪山,他像个孩子一样好奇地看着生平第一次看到的这幅美丽画卷。

阿布都加帕尔·猛德。新京报记者 李京统 摄

回放

今年年初,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因一条视频引发关注,他也因为这条视频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去年7月2日,几名来自湖北的游客在旅途中车子陷入泥地无法前行。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和朋友看到后赶紧上前帮忙。他们徒手在泥水中帮助推车,最终帮车辆脱险。

“我们这里下雨天的时候有些路就会很泥泞。当时连续下了三天雨,他们(游客)从公路往这边下来不久,车陷到泥里了,我看到有车停在那里不动,就叫上另一个朋友一起骑着摩托车过去,帮助他们脱困。”阿布都加帕尔·猛德说。

对方执意给钱,他普通话不好,情急之下就把党员徽章亮了出来。

“我就想56个民族是一家人,所以我不能收这个钱,我就把党员徽章亮了出来。我当时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站在党员的立场上帮助他们。”阿布都加帕尔·猛德说。

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展示党员徽章。网络截图

他说:“我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我清楚自己有理想。”

每年七八月雨季时,经常有外地游客因为不熟悉地形被困在泥泞之地,他常会协助民警开展救援,有时甚至比民警还要先赶到事发地。

“这都是小事,都是应该做的事。在我们这里,大家都会觉得这是平凡的事,客人大老远来了,我们要照顾好他们。”阿布都加帕尔·猛德说。

诚如阿布都加帕尔·猛德所说,助人,已成为一种习惯。

木吉村村民塔哈依·托乎提白克介绍,有一次他的三头牦牛被困,“当时牦牛都陷到腰的位置了”,万分焦急之时,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帮他一起把牛拉了出来。他说,如果牦牛不能及时救出来,他就会损失三万多块钱,这相当于他一年的收入。

还有一次,一位其他村村民的牦牛丢了,向他求助。他找了三天,跑出50多公里,用皮卡车把牦牛运了回来。

这么多年来,做了多少好事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

疗伤

“木吉”的柯尔克孜语意思为“火山喷出的泥砂石”。在木吉乡有个著名的“昆盖山火山景区”,这里有新疆海拔最高的火山口,四周被高原湿地环抱。

木吉乡平均海拔3700米,山峦起伏、沟壑交错,有十几座山脉,近百座山峰,大片冰川,还有木吉河、喀拉佐克河、马尔坎苏河3支水系。木吉河两岸,是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场。柯尔克孜族人世居于此,与骏马、牦牛为伴。

木吉村像是个婴儿,躺在雪山的摇篮里。站在村口,目之所及,尽是绵延不绝的雪山。

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在骑马。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

1月9日早上,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在自己家的炕上醒来。炕很矮,刚没过脚腕。卧室是一个十几平米的房间,儿子第二天晚上才会放假回来,今天,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

他个子不高,满手老茧,典型的高原红肤色,额上四道抬头纹,纹路很深,眼神朴实、憨厚而坚定。

洗漱完毕后,他从炕边的柜子里拿出一件黄色的骆驼毛大衣。他分外珍惜这件衣服,每年穿它过冬,如此已八年。衣服所用的骆驼毛,是他母亲生前为他收集的,母亲已于2010年去世。

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喂马。

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家旁边,饲养着两匹马,一匹蓝色,一匹红色。2012年,阿布都加帕尔·猛德花3000元买了这匹红色的马,2016年曾有人出价6万,他没卖,舍不得。蓝色的是他目前最爱的一匹马,2018年花3万元买的,名叫加力尼库克。

茫茫雪山,戈壁草甸中,马儿陪他纵横飞驰。

距离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家约4公里的地方,是他的牧场,养着20多头牦牛和10多匹马。每天下午他都会骑着摩托车到他的牧场去巡查一番。他中专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会给牦牛和马治病。

阿布都加帕尔·猛德的牧场。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

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弹库木孜,这是柯尔克孜族弹奏的一种弦乐器。

1月11日傍晚,他翻找了近两个小时,突然,他拿出一张老照片,又蹦又跳,照片上的人,是他已去世多年的父亲。

“终于找到了,我终于找到了。”他开心得像个孩子。

阿布都加帕尔·猛德有三个姐姐,家里只有他一个男孩,从小备受父母宠爱。18岁时,他随父亲开始学习弹库木孜。父母相继离开后,加之生活和婚姻上的不顺。在无数个孤独的夜晚,幸好,有库木孜相伴。

一天忙完,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回到家中,取下柜子上的库木孜,开始弹奏。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宜昌新闻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宜昌新闻网 X1.0

© 2015-2020 宜昌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