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垚 冬日漫步在常州经开区段的古运河畔,绿树成荫,碧波荡漾,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 181平方公里的经开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有河道185条,绵延约416公里。2017年,《常州经济开发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印发,并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区、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全覆盖,开启治水新征程。 五年来,经开区创新机制和手段,各级河长担当作为,社会各界合力护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委秘书长、苏南运河市级河长杭勇日前率队巡河督查,充分肯定了经开区河道整治和水环境提升工作。 守水有责 江南水网重现生机 寒风凛冽,潞城街道的革新河畔,村级河长、兴东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凯认真巡查河道、排查污染隐患。无论日晒雨淋,每周的巡河是他雷打不动的任务,“不管是有人偷倒污水,还是河面有垃圾漂浮,发现问题绝对一查到底。” 革新河位于潞城街道西北部,与潞横河、机厂河交汇。尽管长度只有2.7公里,但在王凯看来,这条小河贯通南北,对防洪除涝、水系沟通、水环境改善都意义重大。他说,革新河未整治前曾淤泥堆积,影响行洪和水环境。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革新河迎来新生,新近获评市级五星河道,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和革新河一样,河长制落实近五年来,在各级河长们的日夜巡护下,经开区的大小河道逐步焕新,管理、保护、治理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治理落到实处,河道功能管理、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综合功能提升统筹开展,实施过程和办理结果在检查评估后向社会公示。 全民护河 共同守护绿水长清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仅各级干部担任河长,定期巡河护河,经开区的“民间河长”也主动参与进来,成为河长制保护工作中的有生力量。 民间河长徐林锡,是常州市前杨装饰品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近几年,村里的东风河从脏水河、淤泥河,成为现在有鱼游、有虾跳、有树倒影的景观河,真不容易。”徐林锡说,自己在遥观镇前杨村土生土长,见证着家乡的变化。巡河期间,自己夏日不畏酷暑,冬日不畏严寒,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上报,并动员其他村民关注水生态保护。 一抹志愿红,一江春水碧。民间河长制的实施,提高了全社会对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治理水环境和修复水生态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全面发力 加快构建人水和谐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河长制推行以来,经开区强力推进“控源、截污、清淤、活水”四大工程,累计投入38亿元,大力推进水环境整治,新建污水管网近190公里,完成企事业单位污水接管4000余家,完成115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圩墩、潞城老街等7个片区综合治理。 同时,完成前杨、横山桥、横林3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污水处理能力从每天2.5万吨提升到6万吨,完成176条河道、325座村塘的清淤,累计清淤长度130公里、清淤533万立方米。经过系统治污,全区42条黑臭河道已全部脱臭脱黑。 践行绿色理念,促进发展增绿、产业向优。五年来,经开区以治水为牵引,淘汰低端产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探索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常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顾伟国表示,经开区将紧扣全市“532”发展战略,以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中轴为指导,围绕国考五牧断面“达三保三”目标,进一步压实河长制工作责任,推进河湖生态治理,筑牢绿色生态基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开区。 (文章来源:常州日报) 文章来源:常州日报玻璃反应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