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吧交友 路透社9日独家报道称,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透露,中国已要求跨国公司与立陶宛企业切断联系,否则将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已于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不了解相关情况,强调中方一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办事。然而,这一消息仍迅速引发台媒跟进炒作。 不少台媒10日以“北京升高对立陶宛经济抵制,美吁美企睁大眼”为题渲染称,“在立陶宛遭受胁迫之际,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借此呼吁美企要睁大眼睛,并重申支持立陶宛与台湾深化关系”。 报道称,普赖斯在记者会上被问及此事时表示,立陶宛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也是许多议题上的伙伴。不论在何处,美国企业都应处于公平竞争环境,这也是为什么美方努力确保美企,甚至是整个私营部门,能够“睁大眼睛”做事,并确保外界了解中国的行为。 这已非美方首次表达对立陶宛的所谓支持,而台媒似乎也因普赖斯此番发言沾沾自喜。不过,《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美方上述言论并未获得西方媒体太多关注。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10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美国正利用一切机会强化反华立场,在台湾问题上大做文章。立陶宛也不失时机为美国强出头,同时从美国身上捞取利益。美国正尽其所能网罗可以利用的工具,立陶宛就是其中之一。双方一唱一和,反映出美国在反华策略上已经黔驴技穷。 另据俄媒报道,一直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的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已提交辞呈。虽然他辞职的直接原因与中国没有关系,但在他当外长期间,立中关系急剧恶化。 俄新社称,美国对白俄罗斯钾肥公司等企业采取的制裁措施于本月8日生效。而白俄罗斯钾肥公司此前曾同立陶宛国有企业——立陶宛国家铁路公司签订合作合同,立陶宛国内就本国公司是否应该停止与该公司的合作存在分歧。 兰茨贝尔吉斯当地时间9日称,一旦确认白俄罗斯钾肥公司按照合同向立方完成支付预付款,他本人打算辞职。有分析称,因为过于追随美国,立陶宛企业不仅在与白俄罗斯公司合作方面可能遭受损失,在中国市场也可能遭受损失。 延伸阅读: 德媒:欧盟对华政策不应该由小国立陶宛做决定 路透社9日发表“独家报道”:立陶宛副外长对该媒体称,中国政府要求跨国公司与立陶宛断绝关系,否则将被中国市场拒之门外。他不愿说出这些“跨国公司”的名字。立陶宛外长本周致信欧盟领导人,呼吁欧盟“必须做出强烈反应,以向中国发出信息”。自从立陶宛背信弃义设立“台湾代表处”招致中国“报复”后,该国三番五次要求欧盟提供支持。“愚蠢的立陶宛人”,德国《南德意志报》发表评论指出,立陶宛政府为讨好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做出自私而狂妄的决定,绑架欧盟的对华政策,完全不顾及欧盟盟友的利益。 路透社的报道称,立陶宛副外长阿多梅纳斯说,“中国向跨国公司发出了信号,如果他们使用立陶宛供应的零件和产品,将无法在中国市场售卖”。他声称,一些公司取消了与立陶宛供应商之间的合同,但没有提供受影响的公司或供应商的名字。他同时强调,立陶宛不会为此屈服,并称“我们是否决定要将台湾称为‘台湾’,将取决于立陶宛,而不是北京。” 路透社称,代表数千家立陶宛公司的立陶宛工业家联盟也称,一些从立陶宛购买商品的跨国公司,正成为中国的目标。该组织主席亚努利亚维丘斯说:“本周我们第一次看到中国直接向一家欧洲跨国供应商施压,要求他们放弃立陶宛制造的产品。我们之前只收到威胁,现在已变成现实。”他没有提供这家公司的名字。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9日被问到路透社该报道时表示,不了解有关情况。他强调,中方一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行事。 《南德意志报》称,立陶宛的行为表面看来就像是一部英雄史诗,“小而民主的立陶宛与强大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抗”。文章虽然也批评了所谓的“中国人权问题”,但对立陶宛此举却表示明显不屑,称“其他欧盟国家政府必须向维尔纽斯表明,其行为是愚蠢和自私的。因为立陶宛政府这样做,并非出于原则和博爱,而是出于精明的算计,是无视盟友利益的政治考虑。” 文章称,在立陶宛采取单方面行动前,西方一直对北京在台湾问题上的敏感性表示尊重,所以不同意台湾以岛名命名其代表处。而维尔纽斯却在未和欧盟伙伴协商下,打破了这一共识。 文章认为,立陶宛之所以要在台湾问题上单独挑战中国,同美国政府不无关系。美国对华采取强硬立场,甚至超过了大多数欧盟成员国所能接受的范畴。“立陶宛政府现在对拜登政府表现出精神上的兄弟情谊。”东欧各国越来越担心华盛顿日益将关注重点集中在太平洋以及中国。他们担心,华盛顿可能会从欧洲撤出原本用于威慑俄罗斯的军队。而维尔纽斯要向拜登证明,在拜登的首要议题中国问题上,立陶宛会同华盛顿站在一起。“这样做付出的经济代价并不高昂,因为立陶宛与中国贸易额并不高。这是立陶宛同德国等欧盟伙伴的本质区别。”“欧盟对中国一些问题有抱怨,但这应当在欧盟层面上共同决定,而不应由一个波罗的海小国出于讨好拜登的目的来做决策。” 路透社引述欧盟委员会对立陶宛外长的回复称,欧盟准备好站出来,反对针对任何成员国的政治压力和胁迫性措施。但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8日称,欧盟是否会介入立陶宛与中国的争吵值得怀疑——尤其是许多欧盟国家的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日益增加。同时,这一事件比最初看起来更复杂。中国欧盟商会主席武特克将所谓的“中国报复措施”描述为“非常令人遗憾”,但也毫不含糊地表示“这不会影响中国与其他欧盟成员国的贸易。毕竟,立陶宛在台湾开设贸易办事处时,他们没说话。”换句话说:立陶宛在没有与欧盟协商的情况下闯入了争吵——现在它必须自己收拾烂摊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