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白癜风医院 1998年,一部叫做《舟舟的世界》的纪录片,轰动了全世界。 自此,“唐氏综合征患者”舟舟一夜成名。 他被戴上“天才指挥家”的帽子,登上了残联的新春晚会,走到了施瓦辛格和刘德华的身边。 在舟舟最火的时候,一年演出168场,有乐团开出三四万的月薪邀请他。 要知道,舟舟的智力不过和三四岁的孩子一样,而他创造的奇迹超越了千千万万正常人。 如今,舟舟已经43岁了,盛名过后的23年,蜗居在深圳小屋,拿着600元的低保。 这个“天才指挥家”的背后,是谎言,还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01 1978年愚人节,年近40的胡厚培,终于迎来了儿子的出生。 老来得子的胡厚培,高兴得不得了。 他给儿子取名为胡一舟,寓意是一条小船,平安停留在人间的港湾。 可是,一个月后,老天爷却和胡厚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舟舟被诊断为重先天愚型患者,智力只有30,并且不可治疗。 这个病的发生概率是500万分之一,这一粒灰尘落在胡家就是一座大山。 胡厚培懵了,妻子张惠琴更是想要抱着傻儿子同归于尽。 痛定思痛过后,胡厚培和张慧琴说:“留下他吧,我们别无选择。” 这句话背后是一条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路。 为了舟舟的未来,胡厚培从小就严格训练他吃饭、穿衣、上厕所。 为了照顾舟舟,胡厚培还把母亲从农村叫了来,寄居在剧院“筒子楼”的保姆宿舍里。 就这样,胡厚培撑起了舟舟的天。 可是出了家门,等待舟舟的却是残酷的现实。 他的玩具总是被别的小朋友抢去,有的家长直接让孩子不要和舟舟玩。 无数的嘲讽和谩骂,不明所以的舟舟只能躲在角落默默流泪。 最严重的一次,几个大孩子扒光了舟舟的衣服,把他扔到了废弃的水箱旁,直到收发室的老大爷看到,用报纸包着舟舟把他送回了家。 面对这些凌辱,忍无可忍的胡厚培,会上门理论。 有人能理解,但更多人会用难听至极的话把他打出门。 为了让舟舟讨人喜欢,母亲张惠琴每天都把舟舟穿戴整齐,教他懂礼貌。 不过,最让胡厚培担心的是,舟舟的未来无人照顾。 基于长远考虑,夫妻俩做了一个决定。 02 1981年,舟舟3岁,胡厚培迎来了女儿,给她起名为张弦。 张弦是个正常孩子,给了胡厚培莫大的安慰。 只是,张弦注定无法和别的孩子那样快乐生活。 胡厚培总是和张弦说:“哪天我们不在了,就归你照顾哥哥。” “照顾哥哥”成了张弦一生无可奈何的使命。 等舟舟大一点,胡厚培就想着让他学习一点文化。 特殊学校的学费高昂,胡厚培支付不起,只能自己教。 结果,舟舟怎么都记不住一加一等于几。 看着舟舟一天天长大,胡厚培又想让他学点谋生技能。 白领蓝领是肯定不行,做点简单的工作或许行得通。 有一天,胡厚培看到一个残疾人给自行车打气挣钱。 第二天,他就带着舟舟也来到了路边摆起了同样的生意,没想到舟舟力气过大,把人家的车胎打爆了,还赔了不少钱。 到这里,胡厚培认命了,他终于接受了舟舟无法正常生活的现实。 那些年,为了照顾舟舟,胡厚培索性把他带到自己工作的武汉交响乐团。 没想到,这个决定会改写舟舟的命运。 在歌剧院,舟舟十分安静乖巧。 当胡厚培在排练的时候,他就在一边静静地看着。 因此,胡厚培那些同事们,都很照顾舟舟。 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下,耳濡目染的舟舟有点不一样了。 每当音乐响起,他就在角落里比划,模范乐团指挥。 胡厚培很快就觉察到了舟舟的变化,他十分高兴。 很快,他就用筷子给舟舟做了一根指挥棒。 没想到,有了这根指挥棒,舟舟更加疯狂了。 无论在街上还是在商场,舟舟都旁若无人地“指挥”起来。 别人见了,嘲讽声更大了。 张惠琴实在丢不起这人,便让胡厚培别再让舟舟玩指挥棒了。 但胡厚培却觉得无所谓,反正舟舟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能高兴一天是一天吧。 为了让舟舟高兴,胡厚培没少花费心思。 03 一开始,舟舟只能在剧院的角落指挥。 到后来,胡厚培就和乐团同事商量,配合舟舟演一场。 在舟舟6岁那年,他完整的指挥了《卡门》。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舟舟的两只手一起一落,有模有样。 其中还有个推眼镜的动作,后来大家才知道,舟舟模仿的是指挥家张起。 就这样,舟舟往“天才指挥家”的路前进了一大步。 此后,只要乐队有演出,胡厚培都会带着舟舟前往,并且给他找个角落“隔空指挥。” 而舟舟最爱的仍然是《卡门》,只要前奏一响起,他就忘我的投入。 乐团的人常常逗他:“舟舟,要不要来一首《卡门》。” 话音刚落,只见舟舟憨憨地笑着,眼里放出了光芒。 舟舟的乐感很好,但他的逻辑能力很差。 直到8岁,他才会数12345。 挥舞指挥棒之外,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把那些识字卡片归为一小堆一小堆的。 要是他突然指向你身边的一样东西,你就必须把东西递给他。 那些年,舟舟在音乐和卡片中,在乐团大院里,悄无声息地成长着。 直到1997年,舟舟静谧的世界被一个导演打破。 那一年,张以庆来到武汉交响乐团,准备拍另一部纪录片。 台下挥舞着指挥棒的舟舟,瞬间抓住了他的眼球。 张以庆观察了舟舟一阵子后,找到胡厚培:“我可以拍你儿子吗?” 胡厚培没有多想,就点了头。 此后十个月,张以庆带着团队驻扎到武汉,全方位记录“舟舟的世界”。 舟舟看着摄像机和麦克风,只觉得新奇,却不知道那是他的命运转盘。 04 为了配合张以庆,胡厚培和同事们都非常积极。 因此,舟舟在台上指挥的画面,完整的被镜头记录了下来。 而这样的“摆拍”画面,后来让这部纪录片被陷入舆论漩涡。 十个月拍摄完成后,张以庆又花了四个月,把72盘共2100分钟的素材剪成了53分钟。 为了让故事更丰富,他苦思冥想给纪录片想了旁白。 开篇那句“一切生命都具有尊严”,成了整部片子的点睛之笔。 1998年,张以庆怀着忐忑的心情,将《舟舟的世界》推到大众视野。 没想到,湖北卫视一播出,就感动了无数人。 紧接着,央视把这部片子放到国际频道播出。 很快,德国、法国等外国电视台,纷纷买下播出权。 一时间,全世界的人都在为舟舟唏嘘、震惊、落泪。 无数媒体争相报道,他们都说,舟舟让大家看到了残缺世界里的高贵和奇迹。 就这样,舟舟被推上了“天才指挥家”的神坛。 这一年,舟舟20岁,他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自此,彩蛋一个接着一个砸到舟舟头上。 《舟舟的世界》触动了中国残联的刘理事长,他立刻奔赴武汉,找到舟舟,邀请他参加第二年残联举办的新春晚会。 1999年1月22日,舟舟穿上了燕尾服,站上了北京保利剧场。 在演出前,他天真地问工作人员:“会有人给我献花吗?” 大家都笑了。 在一片祥和中,舟舟一口气指挥了两首乐曲,全场沸腾,观众纷纷起立致敬。 心满意足的舟舟,一下台就扑到了残联主席邓朴方怀里。 此后,舟舟愈发不可收拾。 05 2000年,舟舟作为杰出人才,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带领下,走遍了美国西雅图、旧金山、纽约、华盛顿,还登上了世界级音乐殿堂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 胡厚培一辈子没走出过国门,没想到,还能沾舟舟的光。 在这之外,舟舟和施瓦辛格牵手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还和刘德华同台献唱《你是我的一片希望》。 纷至沓来的名利,砸晕了舟舟和胡厚培。 无数记者登门采访,无数唐氏综合征的家庭请求胡厚培分享育儿之路。 不过,胡厚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舟舟的训练上。 要知道,那时候舟舟一年就能接168场的演出,一场演出费就高达好几万。 这样的捞金速度,是顶尖指挥家都无法企及的。 在很多乐团都生存不下去的时候,舟舟用一己之力养活了无数乐手。 舟舟的奇迹,让一些小姑娘呼喊:“我要嫁给他。” 但胡厚培都拒绝了,他认为这是不人道的。 成名之后的舟舟变了。 见到熟人,他不再热情的打招呼,反而经常念叨:“我是名人,你不许欺负我。” 舟舟智力低下,但是对名利的渴求,却和正常人差不了多少。 可是他不懂,巨大的名利背后,却危机重重。 有人发出质疑:“舟舟真的懂指挥吗?” 外行人看舟舟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指挥,但内行人都知道,舟舟的指挥都需要乐队将曲子表演到滚瓜烂熟,再配合舟舟完成这场“表演”。 还有人直言,舟舟只是在跳一个指挥舞。 只是在这个巨大的名利场中,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没拆穿“皇帝的新衣”。 但是张以庆却不以为然,他说:“他们家都需要钱,所以我很高兴。他具有了商业价值,就会有一些生存的保障,对他来说就是生存和救命的钱。” 在舆论纷纷中,一些小人盯上了舟舟。 2006年,有人决定成立“舟舟交响乐团”,用4.8万的月薪聘请舟舟,合约是5年。 显然,这是个绝佳的机会,胡厚培点了头。 就在胡厚培带着舟舟四处演出时,张慧琴倒下了。 11年前查出的乳腺癌,已经扩散到了淋巴和肝脏。 在母亲临终前,舟舟守在病床前,哭得撕心裂肺。 这时候的舟舟,万万没想到,等着他还有更大的苦难。 06 在“舟舟交响乐团”呆了几个月后,胡厚培发现这些投资人根本不懂艺术。 为了谋取利益,他们将60人的乐团缩到28人,但是却用舟舟的巨幅海报宣传这是大型交响乐。 胡厚培愤懑不已,他形容那是“蚂蟥搭在你腿上吸你的血”。 2008年,胡厚培和投资人解约,耗资100多万亲手接下“舟舟交响乐团”。 刚开始一年能演个两三百场,一场二三十万,赚得盆满钵满。 但没有运营经验的胡厚培,很快就吃了大亏。 他从来不主动把舟舟推向市场,只是等待机会找上门来。 要知道,那时候的舟舟早已没有10年前的盛名,还背负着满身的争议。 胡厚培的高傲,换来的是乐团的入不敷出,团队人员纷纷出走,后来只能请临时演员代替。 到2013年,乐团一个演出都接不到了,胡厚培只能狼狈解散。 维系5年的“舟舟交响乐团”,最终还是在现实的洪流中,被吊打得连底裤都不剩。 更绝望的是,胡厚培也掉入了舆论漩涡。 有人传言,胡厚培用乐团赚来的钱,花在了女人身上。 这个传言无从考证真假,但胡厚培和舟舟的确走入低谷。 这一年,舟舟来到北京“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艺术团让舟舟听着CD对着空气指挥“小苹果”。 上过大舞台的舟舟,对这样的演出流露出了落寞的表情。 没有人上台献花,更是让他闷闷不乐。 就算偶尔有一些演出邀约,也是需要舟舟卖惨博眼球。 “母亲癌症去世”这个话题,不知道被主办方炒作了多少次。 不明就里的舟舟,提到母亲,每次都会流泪,无意间配合着演了一场悲情苦戏。 不过,慢慢的,舟舟连这样的演出都接不到了。 为了舟舟的未来,胡厚培带着他离开了北京。 07 2016年,38岁的舟舟,已经一身病。 滑膜炎、痛风,心脏也不好,严重的时候走路都是问题。 刚好这时候,深圳“点亮生命残疾人艺术团”向舟舟发出了邀约。 胡厚培索性带着舟舟前往气候温和的深圳。 在这里,艺术团给他们分配了一间简陋的宿舍,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600块钱的补贴。 但舟舟不爱吃剧团的饭,胡厚培就每天给他开小灶。 红烧鸡块,炒排骨,土豆牛肉,舟舟总是吃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就胖了好几圈。 不过,胡厚培对舟舟的生活习惯,却十分严格。 吃饭前洗手,吃早餐前刷牙,按时起床,准点睡觉,成了舟舟常态性的生活。 没有演出了,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舟舟和残疾人乐手交上了朋友。 两人一起去逛超市,买零食,舟舟还会帮他提东西。 在这个残疾人艺术团,舟舟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那一年,胡厚培中风了,腿脚变得不灵活。 他想着把舟舟带回武汉,在那里女儿可以照顾他。 但是舟舟怎么也不肯离开,他主动承担起了宿舍里的家务活。 面对偶尔前来的记者,舟舟说:“我还要演出赚钱,照顾爸爸。” 演出,依然是舟舟内心的渴望。 可是,潮水退去,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而这场成年人的名利游戏,舟舟从来不曾了解真相。 胡厚培尊重舟舟的理想,尽管没有鲜花和掌声了,他依然坚持让舟舟听交响乐的CD。 一开始,舟舟能听七八个小时,后来,CD都落了灰。 只见舟舟一个人在宿舍的走廊上,玩着泡泡机,呆呆地望着远方。 前几年,舟舟突然得了肺癌,但又奇迹般的痊愈了。 胡厚培说,可能是舟舟什么都不知道,这种放松的心态打败了癌细胞。 这么多年,舟舟走过风雨,站上过巅峰,拥有了无数残疾人不敢想象的经历。 可横在胡厚培心头的结始终没有解开:“我是要走在孩子前面的,我死了,他怎么办?” 08 2019年,舟舟接到一场西安的演出邀请。 主办方很贴心,安排了专门人员照顾舟舟,还给他献花,教他使用卫生间。 演出空隙,还有年轻的小姐姐拿出演出视频给他看。 如此厚待,舟舟露出久违的笑容。 笑容里的喜悦和自信,仿佛20年前刚站上指挥台上一样。 只可惜,这样的演出机会,对舟舟来说,演一场少一场。 胡厚培的老同事韩梦国说:“舟舟很自然,因为他很简单,他认为应该是这样的。他不理解这个社会变了,这个时代不一样了。他都不懂,他只想到他演出。” 知乎上有人问:“舟舟的指挥到底什么水平?” 下面的回答要么嘲讽,要么愤懑,要么谩骂。 的确,舟舟根本算不得什么指挥家。 胡厚培也曾直言:“他需要全面的音乐技能和渊博知识储备,舟舟不具备这个,他不识字,谱子都看不懂。过去,媒体和大众确实把舟舟捧得太高了。” 可是这种结果,是舟舟本身的错吗? 一个智力如三四岁孩童的人,在这个社会犹如蝼蚁。 只是那部纪录片,让他被看到了。 唐氏综合征患者,配上“天才指挥家”的标题,成了资本的流量密码。 那些愿意为舟舟买单的人,与其说欣赏艺术,不如说是看热闹。 这整个事件的背后,都散发着社会畸形的味道。 等看客的新鲜感没有了,照在舟舟身上的闪光灯也暗了。 曾经享受过花花世界的他,只能回到自己的洞穴,靠着回忆过日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