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侦探 恋爱综艺《90后婚介所》,有一幕看得她姐血压有点高。 这一幕,我愿称之为「男女生育选择大PK」。 男孩A戴昊正一副“生孩子天经地义”的姿态表达了自己的生育选择: “想要孩子很正常吖,我一个个人条件还算有点优秀的男孩子,难道不想看到和自己长得像的孩子一起长大的画面吗?” 男孩B郝西泽则是将自己想生的选择上升到了人类文明的高度: “理由一,人的生命需要厚度,理由二,人类文明需要传承。” TangoZ给出的理由相对朴素多了: “我想生孩子是因为我本身很喜欢孩子,就算现在没有孩子也能陪朋友的孩子玩一整天。” 而女孩则耐心且中肯地表达了自己暂时不想生孩子的观点: “我现在选择不生是因为平常的工作已经占用太多时间和经历,所剩无几的自由,我想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我选择不生不是客观原因造成,而是我独立思考后的主观选择。” 最后孟非老师出来总结: 是否生孩子、什么时候生孩子都是一个自由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但因为女性有一个生育年龄的时限,建议大家把未来变化的预见性纳入考量就可以。 因为这个选择可能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一开始选择不生,但后来到了某个时间节点又选择生了,也有人一开始想生,后来不生了,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长远规划”过程。 女孩还年轻,在目前的人生阶段,没有生孩子的打算,但到了下一个人生阶段,可能就想生了。 不管怎么说,女性的生育选择和生育规划,以及人生的活法,都是由女性自己掌控的。 当然这一幕只是观点的争锋,激烈归激烈,最终大家都会尊重女孩的选择。 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女性头脑清醒,对生育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主动追求自由,主动掌控自己的生育选择和节奏。 而且随着女性意识觉醒,也有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鼓励女孩们追求自由,主动探讨女性如何在亲密关系、生育责任中获得主动权,这让她姐感到很欣慰。 其实早在19世纪70年代,便出现过歌颂女性自由的伟大作品。 她姐说的正是改编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全世界巡演最多次的歌剧《卡门》。 19世纪的世界,正处在工业革命的激烈变革之中,那时候女性普遍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 她们连衣着打扮、行为举止都深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更别提社会地位、生活空间和公民权利。 但卡门不一样,她敢于挣脱束缚,终其一生也要热烈绽放,不负爱与自由。 于是「卡门」这个有魔力的名字,成为了自由的象征。 时至今日,她追求自由的姿态依旧鼓舞着万千女孩们,去打破固有观念,去实现自身价值。 今天,在世界避孕日的这个节点,优思明携手合唱团,改编了一首别样的「新卡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