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百度推广公司 http://www.cdyingxiao.com 万亩莲藕敲开“致富门” □仙桃日报全媒记者李辉 9月22日,行走在沔城回族镇南桥村,只见一栋栋两层或三层的楼房错落有致,彰显村庄的富有和殷实。墙面上,一幅幅关于莲藕的水墨画,则反映出这座村庄的别样底蕴。 南桥村,沔城藕国家地理商标原产地。村里,莲藕文化墙随处可见,一块块藕田连点成片。莲藕是南桥最鲜明的特色。 “沔城藕”肉质松脆,纹理细腻,味道鲜美,生吃如秋梨般清甜,熟食如板栗般粉扑,备受市民欢迎和市场热捧。2013年,“沔城藕”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沔城藕,就数我们南桥的最正宗。”谈及藕,南桥村党支部书记高启炎难掩兴奋之情。他说,南桥种藕历史悠久,不仅水土适合种藕,大伙儿都懂技术、会种藕,个个还是采藕好手。 当前,南桥村270多户村民中,有100多户以种植藕为生。全村发展藕种植1000多亩,其中早藕200亩,实现一年四季早藕、中熟藕无缝对接供应。 “今年早藕价格好,开秤价达13元每斤,且持续了近20天。”58岁的南桥村藕农刘国忠喜滋滋地说。刘国忠种植藕已二十多年,今年他家的20亩大棚早藕喜获丰收,亩产近1000斤,仅一茬早藕,纯收入十多万元。 他说,自己懂技术,会大棚管理,肯吃亏,不用请人采藕,没有啥额外的成本。正是凭借自己吃亏耐劳,刘国中家盖起楼房,购置了旋耕机等机械设备。 南桥早藕,既脆又甜,市场走俏,一根藕就可以卖好几十呢。因为品质好,每年5月早藕上市时,藕农们凌晨便下田采藕,贩子们来到藕田旁守候,自发形成交易市场,基本卖到周边县市的宾馆酒店。 “不仅早藕俏,中熟藕也卖光了。”高启炎介绍,今年南桥中熟藕每亩产量近4000斤,当前的批发价格在2.8元每斤左右,村民每亩纯收入可达6000多元。 由于藕田需要轮作,南桥村没有足够的田地发展莲藕种植,闲不住的藕农便外出承包田地种藕。当前,南桥村已有近百名村民在洪湖、监利等周边县市租田种藕,发展面积万余亩。 “采藕,每天可有稳定收入300多元,手脚麻利的一天能搞800多元。”在南桥村,不少村民在自己藕卖完后,帮合作社、种植大户采藕,用勤劳的双手赚取可观的劳务费。 渔民转型记 □仙桃日报全媒记者胡圣 “渔民”周昌海把父辈养鱼留下的20多亩田的鱼塘流转给了当地公司,当起了老板。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站在自家2层楼的民宿里,望着村里不断增多的游客,周昌海还难以相信自己真的不再需要这些鱼塘了。 53年前,周昌海的父亲从丹江口搬迁到密塘渔村生活。父亲会酿黄酒,由于市场原因,未能一展拳脚。密塘渔村土壤肥沃,水质干净,为了生活,周昌海父亲跟着村民学起了养殖。 起早贪黑,水里来水里去,周昌海父亲的生活像日出日落一样恒定,过了今天就知道明天是什么样。“不能一辈子望天收。”在周昌海记忆里,每逢收成差的季节,老父亲会喝点酒,看着鱼塘嘟囔。他明白,这辈子只有靠养鱼为生。 日复一日,周昌海父亲细心打理着几十亩鱼塘。临终前,老人把一辈子的心血交给了周昌海。 “过一天算两个半天”,周昌海仿佛在父辈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宿命。2017年,周昌海42岁了。这一年,村里响应全市提出的“开发大排湖、发展大排湖”的号召,成立了密塘渔村旅游开发合作社,想通过农旅结合和生态养殖的方式为村民增收。 “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天,合作社社长陈长清来周昌海家摸情况、听想法,周昌海没多说,转身往自家的鱼塘去了。 但这次真的跟周昌海有关系。排湖风景区引入沔阳小镇和水上乐园,2家公司想出钱流转村民的鱼塘,新建场地。渔民们都不乐意了,“收了我们田,我们吃啥喝啥?”为了打消顾虑,陈长清挨家上门做工作,“大家不仅可以坐着收租金,还可以到公司上班。”周昌海抱着试试的心态把田交给了陈长清。当年,全村有60%的农田租给了公司。 作为合作社的社长,陈长清有长远的打算。他“量体裁衣”,成立了米团子米饺子合作社、黄酒合作社和劳务公司,为村民转型谋出路。很多有手艺的村民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当上了老板。 丹江口移民酿黄酒是一把好手,周昌海也不例外。他在陈长清的介绍下,来到沔阳小镇当上了老板,景区生意好,黄酒一年为他带来8万多元的收益。 没有鱼塘,周昌海的媳妇“失业”了。没有一技之长的她找到陈长清“诉苦”,陈长清带她到劳务公司学习,安排她到沔阳小镇饭店做起了服务员。“上班时间短,收益稳定,和城里人没有区别。”周昌海媳妇笑意满面。 景点多了,来光顾的游客也多了。“不仅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当年,陈长清带领村民前往京山太子小镇考察学习,一间间造型别致的民宿吸引了他们的眼球。陈长清想在村里建设这样的民宿。 回来的路上,陈长清和村民商量。新建民宿是大手笔,谁都不愿意轻易尝试,车内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我来试试。”周昌海站了出来。 周昌海两口子东拼西凑盖起了民宿,还没完工,就有很多游客提前预订了房间。周昌海一边摸着后脑勺一边乐。村民看到周昌海的民宿“火”了,都来跟着建民宿。如今一排排别具特色的民宿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中秋佳节,密塘渔村欢声笑语,几家餐饮店人气十足。周昌海两口子把家里的房间特地收拾了一遍,等待前来光顾的游客。 田间地头筑梦人 □仙桃日报全媒记者蔡玲 “忙得很!水稻马上就要进入丰收季,田间管护是关键,方方面面都需要操心,各地的订单电话接不完……”9月16日,记者走进位于沙湖镇磨盘村的翼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只见一位身穿白色短袖、黑色长裤的年轻人,正指导工人在地里除草、抽水,忙得脚不沾地。 这位年轻人叫马俊波,今年36岁,原本在北京做服装生意,2018年响应能人回乡号召,和几位合伙人共计投资850万元流转村民1000多亩土地,在沙湖镇磨盘村发展稻虾、鮰鱼产业。几年来,得益于国家出台的发展农业的好政策,加上合作社诚信经营,致富路越走越宽。去年,合作社销售额达到近1200万元,虾稻产业年毛收入190万元,鮰鱼产业毛收入1000多万元。2018年,马俊波经营的合作社获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基地”称号。 种田能有什么出息?起初,家人对马俊波的“田间创业”持观望态度。流转土地、创办翼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去潜江、汉川等地学习,请水产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在稻田及周边修缮生态沟和排灌系统……马俊波的一步一个脚印,目标清晰:走绿色生态种养之路。 变化,从第一年就显现出来。马俊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村民田间一年种一季稻,除掉各项开支后,每亩纯收入只有几百元;而他将土地流转、统一管理后,采用“稻虾共作”产业模式,每亩纯收入增加1200元。除此之外,稻虾生态种养模式种出来的大米生态健康、龙虾品质优良,经济效益也更高。去年,合作社年产稻谷48万斤,运至附近烘干厂烘干后,直接被运往米业公司进行销售,不仅销路不愁,而且米价也比普通大米高出不少。 有了成功的样板,附近的不少村民都心动了。马俊波毫不吝啬,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无偿向困难群众提供技术、销路。70岁的脱贫村民曾祥洲乐呵呵地说:“自在合作社务工后,有关养虾的技艺,他样样都精通,经常有附近村民上门向他取经。” 做给乡亲看,带着乡亲干。养殖户遇到任何问题,只要给马俊波打电话,他总会抽时间为村民答疑解惑。目前,他所在的合作社共流转村民1000亩土地,为村民带来了70万元收入,其中涉及脱贫村民土地达到100亩,为脱贫村民带来7万元土地流转收入;同时常年聘请附近30多名村民到合作社打短工,户平均增收万元以上,让村民致富有了新盼头。 “农民丰收节是对农业创新的呼唤。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我今后将以‘调结构、扩产量、创效益’为准则和目标,用现代农业思想武装头脑,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马俊波说。 “花样事业”红艳艳 □仙桃日报全媒记者李兵通讯员吴高鹏 脱色、漂洗、上色、干燥等多道工序后,一株简单的鲜花就能神奇地“永生”。9月17日,位于杨林尾镇的正红花草种植专业合作社,老板龚正红正将制作好的“永生花”打包。 方正的纸箱一字排开,樱花粉色、香槟色、粉红色、宝蓝色等16种颜色的永生花分别装进了规格一致的纸箱中。这批价值10万元的货即将发往云南昆明。 永生花是使用玫瑰、康乃馨、蝴蝶兰、绣球等品类的鲜切花,经过脱水、脱色、烘干、染色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加工而成的干花,它保持了鲜花的特质,且颜色更为丰富、用途更广,保存时间至少3年。 “制作永生花的花材要求是特别高的。首先是要求花头大、花形好,染色环节最关键,配方比例很严格。”去年夏天,龚正红从云南昆明学成归来,立刻着手“永生花”项目推进,经过四个月的摸索,他的“加工”技术逐渐成熟。 36岁的龚正红是杨林尾镇中岭村人。2017年,深耕花市9年的他从北京返回家乡仙桃,投资100多万元,在杨林尾镇兴隆村流转40亩土地,建起92个玫瑰种植大棚。去年一场疫情,导致满园花开无人赏,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鲜花烂在地里,龚正红决定转型做“深加工”。 去年10月,龚正红终于尝到了转型的甜头,经过深加工的永生花,批发价足足翻了十几倍,70%以上远销澳大利亚。今年初,他又将一半的玫瑰大棚改种蓬莱松,建起生态花生产车间。 “今年已经有200万的销售额。”作为新农人,龚正红打破传统种养模式,先找市场,建网络,再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生产。可观的收益,也带动了当地8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加工车间旁的大棚内,一垄一垄的蓬莱松绿意正浓,长势正好,迎风摇曳。“蓬莱松‘好养活’,生命力顽强,以后打算全部种植蓬莱松,然后加工成永生花销售。”龚正红说,他已经掌握了种植、加工等方面的成熟技术,只要村民愿意学,可以免费培训。 “一人富不是富,一起富才是富!”眼下,龚正红准备扩大种植面积,引进更多适合江汉平原的花材品种,打造湖北最大的生态花基地,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 “尽孝挣钱可两全” □仙桃日报全媒记者胡平 早上,刘杰陪妻儿在街上吃完早餐,再给老母亲打包带一份,两个油饼、一碗鳝鱼粉。看着老母亲吃得心满意足,刘杰傻呵呵地笑。这种平平常常的幸福,于刘杰来说,很知足,很欣慰。 41岁的刘杰,是胡场镇蔡滩村人。6年前因父亲病重,他和妻子一起辞工回家,重拾农民身份,在尽孝与挣钱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目前,他在本村及邻村共流转土地600多亩,搞稻虾套养、藕虾套养,养鱼,种莲蓬,种藕带,每年纯收入超过30万元。 起初刘杰跟村里同龄人一样,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学裁缝,做装修,跑销售,折腾好多年,没落存到什么钱。直到结婚后,小两口才安定下来,在青岛一家工厂越做越顺,每年都能攒下一二十万元。 可是留守在家的父母渐老,带孙子有点力不从心。尤其是父亲,糖尿病、高血压,2015年又查出肺癌。一边是稳定的收入,一边是舍弃不掉的责任。刘杰也曾非常苦恼,但最终,他决定“回到农村,一边尽孝一边找出路”。 听说养虾种藕前景不错,初回老家的刘杰,四处托人找田。附近没有,只好往远处“撒网”。终于在杨林尾镇找到一块连片400亩的坑塘。为稳妥起见,他先跟人合伙投资,边干边学。后来又在新里仁口租到200亩地。由易到难,他们先尝试种早藕、种稻子,略有盈利后,再试种老藕、莲蓬、藕带。后来,步子越来越稳。高峰期时,他们曾租下2000多亩田同时耕种。 总在远处跑也不行。2016年父亲病危那段日子,刘杰感觉很疲惫。蔡滩村委会给予他积极支持。鼓励他通过公开竞标方式流转本村的一块35亩集体鱼塘。为回馈乡亲的信任,他一次性付给村里3年租金。村民曾经的抛荒田,现在有了收益,因此都非常欢迎他。慢慢地,他退掉远处的田,就在本村及邻村扩大种养殖面积至600多亩。 哪块田适合种老藕,哪块田适合搞虾稻共育……经过6年摸索,刘杰对新的农村种养模式已成竹在胸。很多人担忧的销路问题,于他也不算事,“我只愁产量,不愁销。”通过手机APP“一亩田”平台给自己打开销路后,线下贩子络绎不绝。“每年要卖虾或卖鱼时,人家都主动来找。我都是按订单起网。” 64岁的老母亲仍住在村里,房前屋后都是鱼塘。老人闲不住,把所有的田埂都种上芝麻、油菜,还有四季青碧的菜蔬。妻子在镇上的服装厂上班,11岁的儿子就近上学。“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想想现如今拥有的一切,刘杰感慨,“国家富强了,咱普通老百姓只要勤劳肯干,到哪儿都能过上好日子。” 奔小康话心声 郑场镇河岭村村民杨文春 71岁 今年柏油路刷到了家门口,沟渠涵闸全部升级,对我们农民来说是最大的幸福。我平时喜欢养花弄草,房前屋后四季花果飘香,没想到被镇里看重,在我们村试点建设美丽乡村,带动大家伙整理庭院。我们的环境越变越美,日子越过越好。 郑场镇徐鸳村村民曾凡林 66岁 短短两三年,徐鸳村的变化像打了个“翻身仗”。我们吃上了干净的汉江水,走的是柏油路,村里一年四季有绿有景,像住在公园里。我家去年脱了贫,我现在种了5亩田,种的富硒豆有镇里的企业收购。儿子的病情逐步稳定,我们爷俩看病吃药有政策兜底,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记者张钰整理) 西流河镇苟美湖村村民何江山 60岁 我种了近30年的田,家里有20多亩田,今年稻谷收了一万多斤。国家对农民的扶持越来越多,有粮补,还有各种好政策。现在种田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也离不开这片土地,打算干到干不动为止。 彭场镇木兰村村民李远亮 55岁 我从1993年开始养甲鱼,从刚开始亩把田到现在20多亩田,还和乡亲们成立了“浪里浪水产专业合作社”。产品种类变得越来越丰富。现在还在建冷库,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记者罗婉婷整理) 干河办事处大棚蔬菜种植户艾记华 52岁 我有5个大棚,种出的西红柿从仙桃卖到了深圳。许多人加我的微信购买,我觉得特别幸福、自豪。赶上好时代,只要够勤奋、能付出,就能丰收。以后我会继续种好菜,把新鲜、放心的西红柿送到每一位客人手中。 干河办事处西河村藕带种植户胡伟光 35岁 藕带是仙桃的特色农产品。由于品质优良,我们家产出的藕带一直卖得俏。收获时节,我们全家出动,采藕带、打包、送货……忙是忙了点儿,但收益非常可观。 (记者周彬整理) 胡场镇上麻村村民张锦宏 34岁 我初中毕业就外出谋生,在服装厂做了11年。为了照顾老人、孩子,2003年时不得已回到老家做电商。起初走了很多弯路,经过8年坚持,现在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上个月,胡场镇政府和市商务局找到我,要我当镇里的电商示范点带头人。我坚信,电商助农大有作为。 沔城回族镇南桥村村民张思栋 51岁 我大半生都在种菜果、贩菜果。现在主要靠200亩“沔城土藕”创品牌,线上线下销售绿色生态菜粮。回乡8年,最大的收获是全家老小身体健康——吃的全是我自己种养的放心食材。我对农产品的安全、健康特别看重,也坚信会有更多人愿意把钱花在“健康食品”上。 (记者胡平整理) 沔城回族镇袁剅村村民张志雄 57岁 我家稻虾养殖80亩。稻虾养殖科技含量高,过去技术不够,收成不太好。今年技术有人教,加上气候好,两个塘每亩收了千把斤,每斤都在26块左右,现在成本已经收回来了。今年真是个丰收年! (记者陈亚东整理) (文章来源:仙桃日报) 文章来源:仙桃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