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白癜风 1974年,彭德怀因为身患癌症而痛苦地离开人世,时过四年之后,他的追悼大会才得以举行。这场追悼会上,当时的中央领导人都悉数到场,为彭老元帅送行。 然而在这一场隆重的追悼会上,一位妇女的到来却引起了在场大多数人的不满,彭老总的家人也是直接表示:“她就不该来。”这个特殊的妇女究竟是谁,为何她的到来会引起大家如此的反响? 让延安相识 这个在彭大元帅追悼会上引起许多人不满的人,就是浦安修,她是彭德怀1938年,年满40岁时结婚的第三任妻子,两人一直生活得十分融洽,此后他们也一直携手走过了数十载风雨。但是在彭德怀逝世之后,浦安修却从不以彭夫人自居,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在认识浦安修之前,彭德怀曾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第一任妻子是彭德怀的表妹,名叫周瑞莲。18岁时彭德怀外出当兵,结果独自在家中的周瑞莲却被地主拿去抵债。因为誓死不从,最后她选择了跳崖自尽。当时在军中的彭德怀得知此事后非常痛苦,但却无可奈何。 1925年,27岁的彭德怀在部队升为营长之后,经人介绍,和第二任妻子刘坤模结了婚。后来几年,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平江起义后,夫妻之间一度音讯断绝,刘坤模长期流落在外,生计也陷入绝境。抗战爆发后,刘坤模终于在报纸上再次看到了彭德怀的消息,随即踏上了北去的寻夫之路。 再次相见的夫妻二人激动万分,彭德怀也十分感动,刘坤模向他诉说出了自己这些年的委屈。但当听到她说已经重新组建了家庭,并有了孩子之后,彭德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瞬间像是跌进了深谷里。但他没有一句埋怨,最后深切地安慰她说:“这么多年你为我受苦了,孩子不能没有娘,你应该回到孩子的身边去。”二人最后还是离了婚。 此时彭德怀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后不会再结婚。后来,他跟随毛泽东、朱德等人率领的红军开始转战南北,到达陕北后,红军力量越来越强大,形势也逐渐稳定了下来。这期间,身边的人也开始关心起彭德怀独身一人的生活情况。但不管是谁和他提起这件事,彭德怀都心灰意冷。 陈赓作为彭德怀的一个老部下,是个热情又幽默的人,并且也一直对彭老总的个人大事放在心上。他常常笑嘻嘻地对彭德怀说:“彭老总,我们都成家了,你这个副总司令不能当一辈子和尚呀!”但每次,彭德怀都会一脸严肃地回答他这个问题。 1938年初秋的一天,延安举行了一次盛况空前的女子排球赛。参赛的球员,是女红军和新来的女革命青年。其实这是陈赓费尽苦心为彭德怀物色意中人而设的一次计谋。比赛期间,陈赓紧紧陪同彭德怀观看球赛。他密切注意到彭德怀时不时被一位个子比较高的青年球员吸引住。 看到这一细节之后,陈赓在接下来继续巧施良计,比赛结束后,他让彭德怀来接见刚刚比赛的几位女青年们。当和浦安修握手的时候,彭德怀显得很有力度,还热情地赞扬:“你呀,球打得不错,还好好练练。” 这位叫浦安修的姑娘,就是在赛场上彭德怀一直看着的球员。浦安修一听到彭老总这一番夸赞,瞬间红了脸低下了头。就这样,陈赓用自己设计好的计谋,将彭德怀“骗”去和浦安修结识了。在这之后,充满青春活力的浦安修的影子时常闪现在彭德怀的脑海里。慢慢的,他原本“终身不再娶”的念头也消失了,并和浦安修逐渐由相识发展为相恋。 浦安修是江苏嘉定(今上海市)人,出生于1918年,比彭德怀小了20岁。她出身名门,接受进步思想的时间很早,原本是在北平师范大学上学,但在17岁时却毅然选择来投奔延安。因为少年失母,父亲续娶后去南京谋职,所以她就由边读大学边教小学的两个半工半读的姐姐扶养,是一个既受过高等教育,又懂得生活艰辛的革命青年。 18岁时,浦安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她和彭德怀相识时,才20岁。 对于浦安修的身世,彭德怀一直都很担心差距太大,于是他在一天对浦安修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你的经历,你的家世,陈赓旅长都向我作了详细介绍,你家是书香门第。我的家世也必须向你介绍清楚。我是贫苦农民家中的苦伢子。……” 浦安修听完后,不仅对彭德怀贫寒的家境不介意,还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感。她说:“贫穷是绝大多数中国农民的现状,那是剥削制度造成的。我们参加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彻底消灭这种不平等的旧制度,建立一个不再贫苦的新世界。你和我都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们都在为消灭贫穷的神圣事业而共同战斗……” 接着彭德怀又说:“我脾气不好,爱训人。”他尽量向浦安修介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对方都毫不介意:“我看您对下级和士兵挺和气的!”对浦安修如此深邃的思想和理论,彭德怀感到很高兴,他们的爱情也越来越成熟了。 于是在这年的10月10日,二人在延安的一个普通窑洞里成婚了。婚礼简朴无华,但十分热闹,出席他们结婚典礼的,除了煞费苦心为他们操扯婚事的陈赓和他的夫人,还有邓颖超、康克清以及二人各自的战友、同事、同学等人。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富春为他们作主婚人,延安每个人都为他们的结合而衷心祝福。 从此,彭德怀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独身生活。婚后,二人的生活是幸福的和谐的。 1939年,浦安修跟随彭德怀从延安进到了太行山。组织一开始将浦安修安排在八路军总部,照顾彭德怀的生活。但严以律己的彭德怀却拒绝了,在当时的战争年代,部队规定:营、团及以下干部不能结婚,也不能和妻子在一起生活。 而彭德怀身为副总司令,自然不能太特殊,况且自己还经常要去前线,于是浦安修便听从了他的建议,转到了北方局工作,平时只在周末和丈夫相聚。不管是任何天气,浦安修都是独自踏着坎坷泥泞的山路,来与彭德怀每周相聚一次,不让警卫战士接送。 对于妻子和自己一样艰苦朴素的美德,彭德怀感到很欣慰,并且更加严格以身作则,对她作出默默的支持。 婚后的相濡以沫 那时,彭德怀以及其他3个师长的津贴费是每月5元,但有时只发得出几毛钱的零用钱。对这些钱,彭德怀每次都舍不得花,全都节省下来,买食品照顾身体柔弱的妻子。浦安修赶着寒气而来,他就拿出剥好的核桃、端出在炭火上为她煮好的红枣、或者从热灰中挖出为她烤好的几个山药蛋,让浦安修补充营养。 而患胃病的彭德怀常也经常会因为根据地缺医少药而旧病复发,浦安修便拿着竹篮,备着干粮,出没在山谷之中,为丈夫采集中草药治病。采完后还请腾代远等人来鉴别,以保证药的安全。 在战争岁月里,他们夫妻聚少离多,只有一次浦安修因为生病,在总部住了一个月来休养。那时彭德怀也一直都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她,那段时间可以说是他们烽火中的“蜜月”。 浦安修对于他们婚后的生活,曾有过回忆: “那时候,我们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我只有星期六才到他那儿去,见他总是过着和战士们一样的生活,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同志们劝他把生活搞好一点,他不听、大家就委托我去劝他,他也不听,还说‘大家的生活都好了,我的生活自然也就好了,现在艰苦,条件不允许’,他批评了我,但我更了解他的为人,也更爱他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劝过他……” 1942年开始,抗战进入到了极为困难的阶段,因为敌军的封锁,根据地很快造成了缺少军粮的困难。为此,彭德怀发动大家上山挖野菜。他也要求浦安修每天和她领导的妇救会会员一样,去上山挖野菜,还特别强调必须和一般会员一样,必须交够规定的数量。 但有一天,浦安修感到身体不适,腰腿酸痛,想请假不去。彭德怀不仅不准她的假,还冲着她大发脾气:“妇救会员们都不去行吗?你如果不去,我就来追查你,处分你!”浦安修毫无怨言,带病上山挖野菜去了。 5月25日,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机关被敌军偷袭,两部连夜突围,到了27日的夜里,突围出来的人员集合在一个村子里,这次牺牲伤亡惨重,左权和新华社华北分社社长何云等10余名工作人员都因此牺牲。 彭德怀站在打麦场上点名,周围的人一个个答应着。最后大家注意到,他的妻子浦安修却不在人群中。于是彭德怀完全不顾自己疲惫的身体,继续往山间去寻人。其实,浦安修找到了总部,但因为过度饥饿疲劳,倒在一个小屋的炕上昏昏睡去了,谁也没有发现她。 当彭德怀好不容易发现了妻子之后,瞬间激动万分,对她说:“我以为你活不成了!副总司令的老婆,哪会落到敌人的手里?” 但二人的婚姻悲剧却在继续上演着,人们万万没有料到,这对在火与血的年代结合的革命夫妻,竟在共和国成立后的和平年代里,令人极其痛心地分手了。 全国解放后,彭德怀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浦安修则离开部队,在西北一家国营企业任党委副书记,夫妻二人终于能够在一个和平环境中生活在一起了。但安定的日子没过几天,朝鲜战争爆发了。 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志愿军部队很快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浦安修深知丈夫的性格,一旦打起仗来,性命、生活他是全然不顾的。妻子天天思念着丈夫,然而彭德怀入朝后,却忙得连一封信都没有写过。 1951年10月中旬,浦安修到东北参观。参观即将结束时,负责人习仲勋对浦安修说:“这里离朝鲜很近了,你到朝鲜去看看彭总吧。”浦安修早就听说彭德怀曾几次险些遭难,心里十分挂念,便立即同意了。 在组织的安排下,11月中旬的一天,浦安修乘火车到安东准备去朝鲜。志愿军司令部接到通知后,赶紧向副司令员洪学智报告。洪学智知道彭德怀的脾气,就悄悄地把值班室的几个人找来嘱咐说:“这事要保密。不能让司令员知道。”随后派了一辆吉普车和一个警卫员前往安东迎接。 在赶往部队的路上,车子还突然遭到了一次敌机的临空轰炸,司机猛然刹车之下,浦安修的头撞在了挡风玻璃上,额头也因此划破了一大块,流了不少血。就这样艰难行走了一夜后,天亮之前终于抵达了司令部。 这天一大早,彭德怀看到饭桌上多加了几个菜,感到有些惊奇,就问道:“今天是怎么回事?”洪学智笑着回答道:“这个……今天有个客人要来这吃饭。”彭德怀更觉奇怪了:“什么客人?我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 正说着,头上扎着白纱布的浦安修走过来了。彭德怀立即怔住,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说道:“噢,原来是你!”洪学智和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但当看到头上的白纱布之后,彭德怀开心的心情随即转为了不安。 很快,他便从个人的情感中摆脱出来,严肃地对洪学智说:“很多干部的家属都没有来,司令员的老婆来了,一百万志愿军指战员的家属怎么办?”他又转向浦安修说:“你住两天就回去吧。”这句话让妻子丝毫没想到,冰冷的话语让她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但浦安修能理解丈夫无私宽大的胸怀,后来她在回忆两人的生活时,曾说:“结婚之后,夫妻是离多和少,但是,我深深地爱着他。” 劳燕分飞 抗美援朝胜利后,彭德怀班师回国,开始担任军政要职。但在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遭受了灭顶之灾。七八月份的时候正是学校放假期间,浦安修时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在假期事务少了很多,于是便想着去庐山看望丈夫,顺便游览一下风景。 8月9日,浦安修到达庐山,来到了176号别墅。在房间里参观的时候,她无意发现了一份文件,上面的犀利语言让她瞬间心惊胆颤起来:“这怎么可能?”谁能比她更了解自己的丈夫,她和彭德怀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怎么会有过不满的抱怨? 看完文件,浦安修坐在椅子上,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晚上,彭德怀回到住处,夫妻二人各怀心事,相顾无言,彭德怀从来不把机密大事告诉妻子,浦安修也没有责怪彭德怀,反而更理解了丈夫的处境。随后她去询问多人这其中的缘由,但大家都说不清具体的原因。 回到北京后,彭德怀被免去了中央的职务,并从中南海搬离,住进了吴家花园。屋里空荡荡的,工作人员想填些家具,却被彭德怀拒绝了:“家具就免了,买一张毛主席像挂在屋里就行。” 彭德怀住过来后,每天就是读书和学习。当时,浦安修依然住在北师大宿舍,每个周末回吴家花园同彭德怀团聚,但他们夫妻间的情感却因为外界因素而变得越来越冷漠了。 一次,在一场争论之后,彭德怀坐在沙发上,不住地大口抽烟。浦安修也觉得再争论下去要伤害到夫妻间的感情,决定晚上就返回学校。彭德怀没有挽留妻子,他顺手拿起妻子房间里的风衣,跟着妻子出了吴家花园。 夫妻俩四目相对,双方似乎都有话要对对方说,但谁也没有说出口。彭德怀一直把妻子送到北京大学门口的公共汽车站旁,浦安修含着泪水登上了公共汽车。 后来一次晚饭后,浦安修要回学校。彭德怀照样去送即将离别的妻子,两人再次沉默地走着。上车前,彭德怀握住浦安修的手,只说了一声:“你要保重,再见!”从这儿以后,浦安修长期单身住在学校,他们很长一段时间再没有见过面。夫妻俩默默承受着外部环境带给他们的压力和离别的痛苦。 尽管人们知道浦安修与彭德怀已经分居,但都还是小心翼翼地同她保持距离。随后,学校选举新一届党委,候选人名单中没有了浦安修的名字。过了一段时间,浦安修正式向北师大党委提交了“与彭德怀离婚”的申请书。 北师大党委不敢贸然作主,便把这件事报告给周恩来,周恩来说:“德怀同意吗?离不离婚,应当由他们自己定。离也是法院的事,党组织不要管。”之后离婚申请书又被送到时任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处,邓小平连看都没有看一眼,便说:“离婚不离婚是家务事,我们不管。”这件事也就此搁下了。 1965年9月23日,毛泽东约见彭德怀,两人在一起谈了两个钟头。这次历史的会见,彭德怀接受了准备去西南建设三大线的任务。临走前,他托侄女给浦安修带去一封信。看到信后浦安修立即前往吴家花园,一起吃了一顿分家饭。 浦安修为彭德怀重新工作而高兴,但她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彭德怀便被带回了北京,并且遭受到了更痛苦的长期折磨。1974年9月的一天,两个工作人员来到北师,告知浦安修彭德怀病危,问她要不要去看他。浦安修低头流泪,想了一番后说道:“我还是不去吧。” 浦安修最后的牵挂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虽然没有妻子的陪伴,但家人却一直在他身边。1978年12月,中央决定重新为彭德怀召开追悼会,对浦安修当时提出离婚的事情也表示谅解,重新恢复了她元帅夫人的身份。 在彭德怀的追悼会上,浦安修也出席了,所以才会引发众人的议论以及一些彭家人的愤怒。浦安修自知自己的一些错误,所以她主动放弃组织给予的待遇,一直守着彭老总留下来的手稿,用剩下的时间来整理这些自述。 在她“最后的日子”里,曾说:“为彭老总光辉伟大的一生写一本传记,是我多年的愿望,也是我应尽的责任,在病中更是终日萦绕于我的心头。传记编写组十多年来做了很多工作,我非常希望在中央的指导下,有一本好的传记问世,使之有利于发扬革命传统,教育后代,振奋民族精神,并有利于安定团结,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重托了!”这番话也可以说是她的遗嘱,当时浦安修已经没有力气写下这么多的字,只好由亲属代笔,但签名则是她自己写下的。1991年5月,浦安修走完了她极为不平静的人生之路,有人在唁电中深为同情地说:“……很少有人像她历尽坎坷,大半生在不为人所理解的孤独中生活。”但她没能看到《彭德怀传》的出版。 1993年,50万字的、作为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之一的《彭德怀传》问世。“后记”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深信他将是我们民族历史上一颗不灭的巨星,将是一个永远使人敬仰、为人传颂的英雄,也将是一个具有永恒魅力、永远引起探究的历史人物。” 1998年,140万字的《彭德怀元帅壮烈人生》丛书出版,分为8卷,这里面也有浦安修的心血,也终于了却了她生前对丈夫的内疚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