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前十画室 http://www.tianmuhuashi.com 在《乌托邦》一书中,作者托马斯·摩尔曾描绘了一个完美的国家,而构成这个国家的必要因素就是人人都要充满大爱。大爱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确实是不可或缺的。正如一句歌词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但是,自私的爱却会成为人们的束缚,引起家庭的争执,甚至会导致令人痛心的悲剧。譬如婆媳相处之难题,大多数时候都是由于母亲对儿子有着极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一、命途多舛的张兰芝 本次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张兰芝,1957年出生于浙江。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张兰芝的出生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张父、张母十分不待见这个女儿,原本希望家中添一个大胖小子,谁知来了个小丫头片子,没法传宗接代不说,还做不了重活儿。思来想去,张父、张母决定将孩子送给富贵人家当女儿,也好换些钱粮。 张兰芝的养父母是一对十分忠厚老实的夫妻,二人多年没有孩子,对待张兰芝是极尽所能地好,就如亲生女儿一般。 尽管如此,午夜时分,年幼的张兰芝眼前总是会浮现亲生父母的面庞,想到他们将自己当作一个物件一般送给了人家。每每想到这里,她总是会忍不住流下眼泪。她不敢放声大哭,因为她害怕自己再度被遗弃。也许是张兰芝心思敏感,在这个新家中她总是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初中毕业后,张兰芝并没有继续读书,而是选择在当地的一家供销社工作,年幼时的经历让张兰芝迫切地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家庭。在供销社,她遇到了自己想要托付终生的男人——吴家立,二人迅速结婚,张兰芝不久之后也怀上了孩子。 张兰芝原本以为,自己渴望的生活就在眼前,自己童年的阴影终于被治愈。可谁知,这段婚姻终究是成为了她刻骨铭心的伤痕。孩子出生后,张兰芝发现,丈夫出轨了。 张兰芝看着镜子里自己蜡黄的皮肤、憔悴的容貌,想到结婚以来自己对家庭的付出,一种愤懑之感涌上心头。她想要与丈夫离婚,却不忍让孩子失去父亲的关爱,再加上此时吴家立刚刚升职,张兰芝不得不忍气吞声,暂时留在丈夫身边。 二、不断干涉孩子生活 自从丈夫出轨之后,儿子吴笗就成为了张兰芝的精神寄托。她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之上,一刻也不让儿子离开自己的视线,甚至连睡觉都要和儿子睡在一张床上。 上学后,吴笗认为母亲实在不应该与自己同睡一张床,二人还因为此事大吵一架,最终以张兰芝的妥协告终。 根据吴笗的回忆,在母亲面前最不能提的就是父亲的名字。张兰芝虽然与吴家立并未离婚,却对丈夫憎恶到了极点,时常当着孩子的面大声指责丈夫,言辞也是不堪入耳。私下里,张兰芝也给儿子灌输了许多违背人伦纲常的思想,为的就是让孩子永远站在自己这边。 在张兰芝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她拼命地打工赚钱,给孩子购置婚房。同时,她也开始不断物色各种各样的女孩子,想要给儿子介绍对象。甚至有好几次,张兰芝在儿子毫不知晓的情况下将女孩子直接带到家里,母子二人也因此闹得很不愉快。 三、痛下杀手 2010年,吴笗终于遇到了生命中的挚爱——赵阳。赵阳的家庭也不算富裕,但是女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份护士的工作。赵阳对人谦和有礼,对吴笗也是十分体贴。 在谈婚论嫁之时,吴家立对这个儿媳是十分满意的,吴笗本人也是十分高兴,只有张兰芝一人坚决反对赵阳嫁给自己的儿子。即便是张兰芝多加阻拦,在几经波折之后,赵阳终于是进了吴家的门。 在张兰芝看来,赵阳无论是家境还是工作没有哪样是能够配得上自己的儿子的。最重要的是,儿子竟然为了别的女人和自己吵架,这也是张兰芝最接受不了的。此时的张兰芝又有了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这种感觉让她崩溃,也让她嫉妒得发狂。 赵阳自然是感受到了婆婆的敌意,便想方设法地想要讨婆婆欢心,但是张兰芝毫不领情,还不断挑拨儿子与儿媳的关系。可是,令张兰芝十分气愤的是,儿子与儿媳的关系并没有因自己而破裂,反而在不断升温,二人有时候甚至还当着自己的面秀恩爱。 此时的张兰芝早已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她心中所思所想的就是要抢回自己儿子的心,她甚至在和邻居聊天时还表示自己要杀了儿媳。 正所谓“乐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兰芝的话不知怎么地传到了物业人员赵平的耳朵里,赵平立刻去找张兰芝,并且表示只要张兰芝出够钱,就可以帮她介绍一名职业杀手。 起初,张兰芝也是很犹豫的,她不想背上杀人的罪名。但是,儿子的一条朋友圈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16年年初,吴笗与妻子、孩子在南京游玩,拍下来一组一家三口的照片。张兰芝看着照片里恩爱的夫妻俩,心中的怒火燃尽了最后一丝理智。 大年初八,张兰芝给杀手汇款15万元,要求他动手除掉赵阳。次日凌晨,就在吴笗出门上班后,凶手在楼道中连捅赵阳数刀,刀刀命中重要器官,短短一瞬间,赵阳就倒在了血泊中。 小结: 畸形的爱,终将毁灭一个家庭。张兰芝对儿子的爱早已随着时间流逝变成了一种“恋子情结”,她过度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孩子捆绑在一起,那根本不是爱,而是疯狂的占有欲。事实证明,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并不是挽留,而是放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