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立陶宛退出中国中东欧17+1合作

2021-09-13| 发布者: 宜昌新闻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欧洲版当地时间5月21日报道,立陶宛外长加布里埃乌斯兰茨贝尔吉斯(GabrieliusLandsbergis...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欧洲版当地时间5月21日报道,立陶宛外长加布里埃乌斯兰茨贝尔吉斯(GabrieliusLandsbergis)当天宣布,该国已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跨区域合作机制“17+1”。他声称该机制在欧盟“制造了分裂”,还敦促欧盟其他国家一同退出。

  兰茨贝尔吉斯在给Politico欧洲版等外媒的电子邮件中透露了这一决定。他宣称,立陶宛已不再将自己视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7+1”合作机制的一员,也不再参与该倡议,立陶宛已经在事实上退出。

  Politico欧洲版报道截图

  报道称,兰茨贝尔吉斯还敦促其他欧洲国家一同退出“17+1”合作机制,攻击该机制对欧盟构成了“分裂”因素。他声称,欧盟成员国应当放弃“分裂的‘17+1’模式”,转而采用“更有效、更团结的‘27+1’模式”来一致应对中国。

  “当欧盟所有成员国和欧盟机构共同行动时,欧盟才是最强大的。”兰茨贝尔吉斯称,“27个成员国的团结是欧盟与外部伙伴关系成功的关键,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

  在今年早些时候,立陶宛方面就宣称“17+1”经济倡议并没有给立方带来期待的结果。

  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在3月4日回应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是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共同倡导成立的跨区域合作机制,符合各方共谋发展的愿望,并非仅由中方一家主导。

  发言人还指出,“17+1”成为中欧关系的有益补充,合作过程充分尊重各方意见,凡事大家商量着办,成果由各方共享,完全是互利共赢的。

  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图自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

  过去几个月里,立陶宛已多次炒作反华议题,试图就涉台、涉疆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据路透社报道,由祖基党、自由运动党和自由党组成的立陶宛“新执政联盟”,早在去年12月上台前就开始鼓吹“挺台”,扬言要支持中国台湾地区的所谓“自由战士”。

  3月3日,立陶宛经济与创新部又宣布,该国有意加强与亚洲的经济和“外交”联系,并使其更加多样化,其中一项计划就是在今年年底于台湾地区开设“企业办事处”。

  5月20日,立陶宛议会更是在近六成议员的支持下通过一项涉疆动议,污蔑中国在新疆实施所谓的“种族灭绝”,敦促联合国调查子虚乌有的所谓“拘留营”,并要求欧盟委员会重新审查与中国的关系。

  对于立陶宛试图插手中国内政,炒作反华议题的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5月21日表示,涉港、涉藏、涉疆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预,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意志和决心坚定不移。我们坚决反对立陶宛有关方面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敦促立方立即纠正错误,避免损害中立关系大局。

  立陶宛此次宣布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7+1”合作机制的举动,也被Politico欧洲版、法新社等外媒视作是中国与欧盟关系恶化的“最新迹象”。

  在立陶宛议会通过涉疆动议、污蔑中国的同一天(20日),欧洲议会也以高票赞成通过了“冻结”中欧投资协定的动议,要求欧洲议会暂停批准该协定,直到中国先解除3月对欧洲个别议员的反制裁措施。路透社指出,此举虽不具备法律效力,但体现了欧洲议会的“官方立场”,即欧中关系“可能不会再保持正常”。

  但欧洲议会谴责中方反制裁措施的行为,毫无疑问是在颠倒是非。3月22日,欧盟以所谓新疆人权问题这一谎言为借口,对中国四名官员和一个实体实施单边制裁。中方因此才于同日作出反制,对欧方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和利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的10名人员和4个实体实施制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出,中欧投资协定是一份平衡、互利共赢的协定,不是一方给予另一方的恩赐,是互利互惠的。尽早批准符合中欧双方利益,双方均应为此作出积极努力。

  他强调,中方有发展中欧关系的诚意,也会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制裁对抗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对话合作才是正道。希望欧方能够从中深刻反思,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通过对话沟通增进双方了解和理解,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来源|观察者网

  相关报道:

  环球社评:立陶宛休在道义上夜郎自大

  人口不到300万的波罗的海小国立陶宛星期六宣布退出中东欧与中国的“17+1”合作机制,就在两天之前的星期四,该国议会在一项议案中将“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的罪名扣到了中国新疆头上,呼应美英加在欧盟国家里带了这个坏头。

  “17+1”是一个开放的合作机制,立陶宛如果感觉合作效果不如预期,退出也无妨。但立陶宛显然想要彰显自己的退出姿态,加深欧洲大国、尤其是加深美国对它这样做的印象。立陶宛外长兰斯伯格斯在宣布这一决定时指责“17+1”机制构成了中国“分裂欧盟”的因素,他好像生怕中方对立陶宛退出该机制“没什么感觉”一样。

  这是立陶宛的一贯做派,它是欧洲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但自独立以来一直在政治上很激进,经常在反俄问题上扮演举旗的角色,自诩“前线国家”。在与俄罗斯关系高度紧张的同时,它与白俄罗斯等接壤国家的关系也不好,与波兰的历史纠葛很深。

  立陶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德国进攻苏联之前的1940年被苏联纳入其版图,由于历史原因,它缺少安全感,对北约和美国有一份远超西欧一般成员的特殊“死忠”,它对俄罗斯则有着与其国力极不相称的激进敌对姿态。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市政厅的外墙上写着美国前总统布什访问该国时说的一句话:谁与立陶宛为敌,就是谁与美国为敌。确保这句话的可信似乎成了立陶宛外交的首要宗旨,极尽全力给美国送各种投名状,获得美国的赞赏也就成了立陶宛日常外交的行动指南。

  本来新疆事务离立陶宛十分遥远,该国近迫的关切多的是,欧洲国家干涉中国内政也轮不到立陶宛,但这个波罗的海小国就是一下子蹦出去这么远。在台湾等其他问题上也有同样动向,立陶宛于今年3月份宣布将在台湾设“贸易代表处”,推进它与台湾的关系。

  立陶宛今年以来的表现很契合中国成语描述的“跳梁小丑”,不过我们完全不值得为了它而动气。立陶宛太小了,人口规模不足中国一线城市的一个区,它针对中国的所有表态都只具有象征意义,是美国对华博弈所产生的一个半实半虚的临时回响。它自尊,我们就尊重它,它不自量力地自我膨胀,甚至想挑衅中国,我们就拉黑它,当它不存在。

  这么小的国家四处出击,上赶着做大国博弈的工具,早晚要引火烧身,就像中国老百姓说的“不作不死”。波罗的海地区的地缘政治极其复杂,各种极端的历史记忆严重重叠,今天的立陶宛不思化解旧恨,反而不断构建新仇,有他们倒霉的时候。

  少了立陶宛,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会少一份干扰,可以更加务实。它又不是意识形态,国家多一个少一个,没有实际成果大一些比小一些更重要。立陶宛退出该机制没问题,但请它离中国的核心利益远一点,找中国这样的大国拉仇恨,它不配,而且这本身也非小国之道。


芒果资源网 https://www.mangguozy.com/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宜昌新闻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宜昌新闻网 X1.0

© 2015-2020 宜昌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