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食堂 盗墓贼由来已久,又称“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盗墓史; 有人生前盗墓,有人死后被盗; 众多盗墓贼中,最文明的当属乾隆, 不幸的是, 众多被盗的受害者中,最惨的也是他!01明十三陵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三月,春深时分,乾隆皇帝兴致勃勃地来到一个皇陵——长陵! 请不要误会,长陵并不是他祖宗的陵墓,而是明成祖朱棣的。 乾隆来长陵干嘛?他是来祭奠明成祖的。 清朝入关后,清朝皇帝为了保持正统性和合法性,以明朝继承者自居,对已经死了的明朝皇帝尊崇备至(当然活着的朱姓藩王必须斩尽杀绝),经常前往十三陵(今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祭奠明朝那些死去的皇帝。 所谓十三陵指的是明朝13位皇帝的皇陵。 明朝总共16位皇帝,除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在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明代宗因为死后被明英宗剥夺皇帝之位,以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之外,其余13位皇帝皇陵都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 而长陵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 在北京好啊,方便我大清皇帝祭奠不是。 老实说,清朝皇帝很好的保护了十三陵,派兵拦住了民间的盗墓贼,因为清朝的保护,十三陵成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皇陵。 可是,如果清朝皇帝自己监守自盗呢? “五十年,三月壬子,上幸盘山。甲寅,上诣明长陵奠酒。”——《清史稿·高宗本纪五》 这一次,乾隆皇帝很热情地带来了酒水,以飨成祖。 然而,身边的侍卫却发现万岁爷的眼珠子里冒着绿光——自打进了长陵,他的目光就一直盯着长陵前面祾恩殿里的阁楼上。 乾隆这直勾勾的眼神写着两个字——我要! 乾隆是大清之主,坐拥四海,无所不有,难道长陵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他如此惦记? 答案是有的! 长陵里有一样东西紫禁城真没有,这就是金丝楠木 02 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香气逼人,结构细密,不易变形,在阳光下照射下,金光闪闪。 黄色是皇帝专属之色因此,金丝楠木,被誉为“木中之皇”。 可是,这位“木中之皇”非常娇贵,主要分布在阴暗潮湿南方,生长特别缓慢,完全成长为可用的栋梁需要几百年甚至需要几千年。 重要的是金丝楠木埋藏在土里面不易腐烂,而且以金丝楠木制成的棺材能使得尸体上百年都不会腐烂。 这简直就是为皇帝量身定做的木材。 因此,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皇陵,十三陵就用了大量金丝楠木,其中以长陵最多,因为明成祖是十三陵里身份最高的一位皇帝,长陵内的金丝楠木随处可见。 其次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永陵。 嘉靖是个道君皇帝,好大喜功,自命不凡,最喜欢神神道道,因此永陵规模与长陵不遑多让,也有很多金丝楠木。 其实吧,大明都是老朱家的,他们想用,谁也不能拦着不是。 问题就出在大明完了,皇帝姓爱新觉罗了。 大明皇帝想用金丝楠木,大清皇帝也想啊。 这时,大清皇帝惊讶地发现,大明的前任们用得太狠了,世上已经没有多少金丝楠木了。 尼玛,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不懂吗?活该你们灭亡。 没有怎么办? 大清皇帝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十三陵,我们没有,十三陵有啊。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了。 截至目前,十三陵中唯一保存下来的金丝楠木宫殿,就只有长陵前的祾恩殿。 剩下的金丝楠木去了哪里去了,你猜? 03 乾隆盗木 其实清朝自第一位入关的顺治皇帝以来,就频繁的去十三陵“真心实意”地祭奠明朝皇帝。 可他们每次来,十三陵里的金丝楠木都会少那么一丢丢。 死人是不会说话的,大清皇帝想开口借也没办法啊,于是他们不揣冒昧地自取自用。 不问自取是为偷,大清皇帝当了回小偷。 而在这些小偷当中,清朝众多皇帝中,以乾隆最为出名,规模最大。 乾隆比嘉靖还好大喜功,他对金丝楠木垂涎已久。 可是到了他这会儿,金丝楠木砍伐一空,基本已经枯竭。 别说做建宫殿了,乾隆连打棺材所需的金丝楠木都没有了。 这可怎么办呢? 于是,乾隆开始打十三陵的主意。 可乾隆是个好面子的人,公开盗挖十三陵这事他丢不下这脸。 有没有什么方法,既能照顾面子,又能如愿以偿的获取金丝楠木? 这时,一个手下忽然上奏道,万岁爷,十三陵多年未修,为了以示大清对明朝皇帝的尊重,是不是要进行翻新了? 这话一出,乾隆眼睛一亮,立刻就懂了。 乾隆马上下旨宣布道:十三陵实在太破旧了,朕很心痛,朕决定重新修葺! 很快,在乾隆亲自督促下,工部制定了修葺方案。 方案很简单,即将原来大的建筑,改成小的,重要的是,建筑所用的金丝楠木必须换成其他木材。 绝,真绝,此计一出,既能体现自己对明朝皇帝的尊重,照顾汉臣的情绪,又可掩人耳目,在修葺过程中神不知鬼不觉的盗取金丝楠木。 这时,手下人又建议他不要修长陵,影响太大了,修永陵啊,永陵仿效长陵而建,规格甚至都超过了长陵。 乾隆一拍大腿,没错,永陵怎么能比长陵好呢?这是对祖宗不敬,是时候帮嘉靖皇帝改正错误了。 于是,长陵逃过一劫,而永陵就惨了。 “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跸。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临阅,申禁樵采。”——《清史稿》 据清朝名臣刘墉的奏章等资料统计,乾隆从十三陵大概获得了:大小金丝楠木238件,木墩头584件,改砍糟楠木224件,小件楠木截头折方25700余尺,花斑石500余块,旧砖130万块…… 瞧瞧伟大的弘历同志,同样是盗墓,他可是好意的给明朝皇帝改正错误,并好心的为他们进行翻新工作。 乾隆真是一个文明人! 可再文明的盗墓也是盗墓,乾隆由此成为中国权力最大的盗墓贼! 04狠人孙殿英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驾崩,死后被葬在清东陵。 注:清朝皇陵分东陵和西陵,西陵在今河北保定易县境内,埋葬的皇帝是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 东陵在今河北唐山遵化市境内,埋葬的皇帝是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 在清朝入关后的九位皇位的皇陵中(溥仪没有皇陵),最豪华的有两个,一个是乾隆的裕陵,因为乾隆在位期间正值大清鼎盛期,乾隆又喜欢摆谱。 而另一个就是咸丰的定陵,因为咸丰有个好老婆,一个比乾隆还能摆谱的好老婆——慈禧太后。 (定陵还埋着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和慈安太后的普祥峪定东陵)。 巧合的是,裕陵和定陵都在清东陵。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6军团第12军军长孙殿英率部驻防在蓟县的马伸桥,此地离清东陵仅一山之隔。 7月5日,孙殿英部以军事演习为由,驱走全部守陵人员,开进了清东陵,对定陵和裕陵进行一场长达7天之久的问候行动。 孙殿英是个粗人,拜访慈禧和乾隆时,他动用了炸药,轰开了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和乾隆的裕陵。 然后,孙殿英调来30辆汽车,把慈禧和乾隆的陪葬品洗劫一空。 为了表示对乾隆的感谢,孙殿英“恭敬”地命人将乾隆的遗骸从棺材中拖出来,弄断了乾隆的大辫子,敲碎他的牙齿。 最后任由士兵随意践踏乾隆遗骸。 “乾隆口内含有西藏黄珠一,此珠可令尸体不腐。谭(温江)等视尸,见外皮着骨,颜色如生,唯无肉与血。珠大不易出,敲碎牙,取之。”——孙殿英士兵回忆。 在孙殿英的帮助下,乾隆回归大地,只是方式有些惨烈。 最后当满清遗老遗少们收拾时候,现场一片狼藉,早已经分不清哪个是乾隆皇帝了。 当“文明”遇上野蛮,就是这么惨! 初蚁知识 https://chuyix.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