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式板式换热器 http://www.psdep.com 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比一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看点一:上半年GDP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 市场机构普遍预计,受到同比基数上升影响,二季度GDP增速会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上半年经济增速有望继续维持两位数增长。 最终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二季度增长7.9%。 分产业看,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8402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07154亿元,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96611亿元,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4.9%。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 中国财政科学院原副院长白景明在同日举行的国是论坛“2021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经济运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出现恢复性增长的势头,今年一季度出现爆发式增长,从上半年数据来看,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不过,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经济继续下行至潜在经济增速的可能性在加大,下半年要警惕经济超预期回落的风险。 看点二:居民收入增幅仍略低于GDP增速,但差距在缩小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跑赢GDP增速。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能否实现逆转,跑赢GDP增速,也是经济半年报的一个看点。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万元,同比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5.2%,略低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 但值得一提的是,与一季度落后于GDP增速较多不同,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两年平均增长7.4%,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与GDP增速的差距缩小。 刘爱华表示,实现两年平均5.2%的人均收入增速成绩相当不容易,成果非常显著。目前,中国经济整体上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收入增长仍会得到较好支撑,从而对消费形成有力的支撑。 此外,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61,比上年同期缩小0.07。 看点三: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5月份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刘爱华表示,上半年已经完成全年目标的63.5%。 7月12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指出,今年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0%,回到疫情前水平,就业形势向好,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但当前我国城镇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尤其要坚持“就业优先”。 刘爱华表示,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回落,主要归因于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稳就业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16-24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达到了15.4%,比一季度末增加了近2个百分点。 对此,刘爱华表示,这意味着在就业总量稳定的同时,也要看到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下一阶段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延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优化就业服务,扩大就业容量,巩固就业稳定的态势。 看点四: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5%,占比持续提高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8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4.9%;环比增长0.70%。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升级类商品仍在快速增长。比如: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同比增速均超过10%,其中七成以上商品类别同比增速超过20%。 更重要的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壮大。全国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5.0%,这一增速不仅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还远远高出社会消费品整体增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持续提高。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2021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者海外出行受限,这给国内消费市场带来了难能可贵的发展窗口期。消费的潜力和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 从最终消费来看,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471元/人,同比增长17.4%。 看点五:新产业新产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同比增2倍 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13.2%,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快6.7和6.2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4%,两年平均增长12.5%,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4.2个百分点。从产品看,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的产量同比都保持了较快增长。 中国财政科学院原副院长白景明表示,上半年数据表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收获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5.0%、69.8%、48.1%,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30%。新能源汽车增长205%,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议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速也显示在工业利润上。 “正是这种增长以及利润水平,将带动吸引市场进一步的投资。”白景明认为。 看点六:主体活力增强,全国法人单位数首次突破3000万个 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市场主体较快增长。6月末,根据统计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法人单位数首次突破3000万个,同比增长了16.6%。 刘爱华表示,疫情对新产业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化危为机,针对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支持举措。比如,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等创新支持政策,加大“双创”力度,创新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的成长壮大。 “今年上半年情况看,‘三新’经济的快速成长发展态势得到了延续。”刘爱华说,“三新”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看点七:CPI同比涨幅与一季度持平,实现全年调控目标无虞 上半年,物价总体稳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一季度同比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4%,一季度为同比持平。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3.0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8.8%,涨幅比5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王军表示,尽管今年来PPI走高,但历史上历次工业品通胀都很难完全传导到下游,加之当前正好处于猪周期底部,多项因素都不支持终端物价快速、大幅走高。不过,考虑到基数原因和其他因素,下半年CPI会有小幅走高。 “预计三、四季度CPI会在2%以上运行,但肯定不会超过年初政府所设定3%左右的目标。”王军表示。 看点八:货物进出口规模创新高,外贸份额还有提升空间 早前,有关部门已经公布了上半年进出口数据。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80651亿元,同比增长27.1%,规模创了新高。 刘爱华表示,从总体的数据情况来看,在国内外经济持续复苏以及去年基数比较低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上半年进出口实现了比较快的增长。综合判断,全年外贸进出口有望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 张建平认为,出口能够保持13个月连续的正增长,在目前疫情和全球衰退叠加背景之下,难能可贵,并且超预期。下半年外贸增速有可能回落,企业应该对此做好心理准备和市场预期。但中国在全球的外贸份额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要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贸港在贸易便利化、电商综合试验区这些平台的减税降费的功能和作用以及贸易高效的功能和作用。跨境电商的规模最近5年增长了近10倍,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会给中国的外贸注入新的动力。 机构火速解读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记者表示,上半年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恢复,结构趋于均衡,创新动能增强、韧性有待提升”四大特征。随着疫情继续向好和疫苗接种率提高,下半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运行的支撑作用将继续增强,但在出口替代效应减弱等影响下,出口增速减缓的概率偏大。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指出,支撑上半年经济的主要还是出口和房地产投资。下半年,稳增长压力比上半年更大。6月份GDP同比增速低于市场预期,财政有望发力基建,来减轻经济下行的压力。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也对记者表示,在地方债发行、财政支出后置的共同影响下,上半年国内基建投资增速相对温和。地方债发行资金是基建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据川财宏观团队测算,前5月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在全年计划发行规模中仅占32.06%,此数值明显低于2019、2020年同期水平,年内财政发力呈现明显的后置特点。下半年各地仍有3万亿新增政府债待发行,财政支持空间较大,且三季度为项目建设传统旺季,项目融资需求旺盛,基建投资增速值得期待。此外,制造业投资是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增量点。数据表明,高技术制造业仍贡献较高增速。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长率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说明经济整体保持了稳定复苏的态势。而增速水平表明,与历史趋势水平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说明经济复苏仍具有空间。从目前来看,近期的全面降准已经落地,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财政政策继续发力托底经济增长,下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有望迎来发行高峰,管理和使用的强化也有助于项目资金使用提质增效,进一步促进投资发挥关键性作用。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认为,房地产投资可能会面临一定压力,但是压力不会太大。6月土地成交溢价率、本年购置土地面积累计同比、本年土地成交价款累计同比均较前值下行,利空土地购置费增速,但是应该看到,6月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录得10.20%,较前值上行0.10个百分点,并且连续5个月录得2位数增长,叠加考虑螺纹钢价格位于历史高位区间,预计房地产建筑工程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不会太差,对房地产投资增速形成较强支撑。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