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礼盒 作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国家大将的陈赓司令,他为了人民事业而立下汗马功劳,在与国民党之间的战斗中,他一次次沉痛打击对手,甚至可以说他战功赫赫。 尤其是在浮山反击战中,他的部队旗开得胜,捷报频传,但本应该被授予他无上荣誉的他,邓小平却说要枪毙,那么邓公为何说要枪毙陈赓呢? 陈赓 国民党反咬一口 1944年夏季前后,日本军队在华夏神州已经是强弩之末,无力在我国继续扩张、侵略。日本天国也准备投降,散落在中国各个地区的日本军被迫防守。 在晋冀鲁豫地区,日本人的屡次失败、节节败退已经证明了中国如同东方雄狮一般站了起来,本应该是千欢万喜的的大好消息,可是八路军在此时却被国民党摆了一道…… 当时晋冀鲁豫地区主力部队129师正在与日本对战,日军溃不成军,而129师总司令正是足智多谋的刘伯承,其政委则为实事求是的邓公。 蒋介石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眼睁睁看着日本军队一步步走向败亡之路,看着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强盛起来,他心里既着急又害怕。 无奈中,蒋介石联系上了一直以来与自己勾心斗角的阎锡山。 阎锡山深知日军目前局面危机,他害怕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将矛头指向国民党,而自己是就是国民党中的一员,将会大难来临。 虽然以前联合共产党一起抗日,但是此一时彼一时,阎锡山冷汗连连,他担心自己这个的“山西王”的位置再也保不住了,脑中思绪万千之后,决定和蒋介石再一次合作。 阎锡山与蒋介石达成一致后,趁着晋冀鲁豫地区主力部队与日军交战期间,把握住共产党地区的内部空虚,率领61军全副武装,尤其是主力72师更显威名赫赫之锋,制定了突袭长治县城的计划。 战争开始之后,阎锡山拿下长治,并一举攻下周边的潞城、屯留、壶关等浮山地区重要军事地区,给共军造成一定的打击和损失。毕竟长治县城易守难攻,是兵家要地。 “阎兄弟不愧为山西王,打了一场让我满意的胜仗。”蒋介石听到这一消息后,兴奋不已,只要自己能在长治县城站住脚跟,那么就对共产党产生一定威胁。 蒋介石本人也即将和共产党进行重庆谈判,阎锡山这个举动无疑给蒋介石带去了重要筹码。 陈赓擅自改军令 “没想到这个阎老东西放着日本人不打,竟然在我们背后捅刀子,这简直不是人干的事!”与此同时129师的总司令刘伯承眉头紧皱,声音如雷,手背青筋若隐若现,拿着军区刚送过来的电报来回踱步。 阎锡山经常和共产党合作,没想到在这摆了刘伯承一道。 蒋介石大刀阔斧地谈论阎锡山将长治县城占领后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时,一个紧急的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他听到后久久无语…… 此时身为129师的总司令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爆发了雷霆之怒,二人当即决定派遣太岳军司令的陈赓司令对阎锡山发动猛攻,势必要夺回长治县城以及给阎锡山一个狠狠的教训。 “这次一定要汲取皖南事变的教训,新四军的未来绝对不能毁在我们手里啊!”刘伯承微微弯着腰,看着刚刚军区传回来的电报。 “这件事我们交给陈赓那小子吧,他出手你我放心。”邓小平眼神希翼,紧紧盯着电报说。 蒋介石狼子野心人尽皆知,强大的共产党已经威胁到国民党的生死,他决定窃取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发动内战,在日军和共产党两败俱伤之际,彻底消灭共产党。 如此,陈赓司令担任了战区总指挥,他按照总部指示,调遣了太岳军区和太行军区12个团和11个县大队,编成左中右三支队伍,发动著名的青浮战役。 太行军区共四个军团,除了十三团团以外,还有决死三纵九团、太行四分区新二团、六分区基干团。 这些部队对付阎锡山的胜算已经很大了,可是陈赓司令从来都不按照套路出牌,当时他就发号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命令,那就是将这四个团全交给13团的刘昌毅指挥。 刘昌毅六神无主 远在安阳境内的刘昌毅,此时正和日军火热战斗中,丝毫不知道陈赓司令的心思,只是接到了陈赓司令对其的命令,要求其火速返程。 日夜兼程的他终于在9月5日来到陈赓司令身边,谁知道陈赓司令一句话,彻底让刘昌毅蒙圈了。 “我找邓公把你要过来,这可不仅仅是13团一个团,这次的浮山反击战你得指挥八个团。如果完不成任务,你可能就要回家种地了,回去之后可别说是我的部下。” 陈赓司令话音平静,嘴角流露出一丝微笑,只是这微笑有些瘆人。 “八,八个团?这指挥的人太多了吧?”刘昌毅看着陈赓司令,眼睛都快飞出来了,身体更是不由自主地倾倒在椅子上,一副瘫痪的模样。 自从刘昌毅行军作战以来,从未指挥过如此多的军队作战,这一时间,他呆住了。 “哼!我看你是没本事!”陈赓司令看着刘昌毅不争气的模样却面不改色,暗自窃喜,反手一记激将法。 “我没本事?既然司令都敢给我八个团,那我一定不会让司令失望的!”暴脾气的刘昌毅瞬间在椅子上起来,这次完全没有了“瘫痪”的态度,面红耳赤说道。 从二人之间的交流不难推测出这两人以前是上下级关系,并且关系不浅。早在1931年,党组织成立红四军时,两人就已经认识了。 当时的陈赓还不是司令,他是红四军12师的师长,刘昌毅在其麾下任职特务连连长,连长遇到师长,那可就是老鼠见了虎,心肝皆颤。 不过刘昌毅看着师长温和诙谐的语言风格,渐渐对师长有了好感,性格幽默的陈赓很快收服了这个“军中猛张飞”。 虽然刘昌毅一直是个暴脾气的将领,军中很多人都害怕他。但是对于陈赓师长,那可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见他办事严谨,用兵更是出乎意料,多次取得胜利都有他的小主意,于是陈赓提拔他作为主力营副营长。 说巧不巧,之后的刘昌毅在八路军改编时,偶然中派到陈赓麾下的386旅当军中参谋,这样一来,刘昌毅脸上笑开了花,知道陈赓司令是自己贵人,知恩图报的“小心思”迸发出来。 他努力作战,奋勇杀敌。屡屡被陈赓旅长赏识,再次提拔为三纵九团的团长。就这样,二人的联系渐渐熟络起来。 刘昌毅幸不辱命 刘昌毅对党组织心思单纯,根本没有多想指挥八个团的事,他以为党组织给他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是对自己实力的信任,是自己努力付出有了巨大回报。而没有想到陈赓司令为何不亲自指挥。 于是开开心心接了任务,一想到带领八个团作战,豪云壮志的激动从他的内心迸发而出。“这次绝对不能让党组织对自己失望。”刘昌毅心中默默地想着…… 刘昌毅的部下还隐隐担心着其他的团部不服气自己这个团长,可是刘昌毅却并不在乎,自己在陈赓手下多年,其他团部也是有目共睹的。 有了陈赓司令这层关系,刘昌毅在军中也无人敢得罪他,但聪明的他并不借助和陈赓司令的关系而得罪其他团部,长此以往,刘昌毅在军中威信颇高。 没有两把刷子,也不敢接,刘昌毅到底指挥得如何? 9月6日,在陈赓的命令下,其他团长以刘昌毅为总指挥,而陈赓自己却做了甩手掌柜。 虽然其他团长有些惊讶陈赓司令的命令,却非常想要知道刘昌毅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将领,能受到陈赓司令的重视,于是其他团部也听从刘昌毅的调遣。 准备工作完成后,在刘昌毅的指挥下,利用黑夜的掩护,摸进了白晋铁路,大军进入了浮山地区。 9月8日晚上,浮山反击战正式打响,枪炮声震天,烧红了整个夜空,打主攻的十三团冲在最前面,一举拿下岑上,歼敌一个营。 之后转战四洪山,歼灭一个团,这场战斗持续到9月9日上午才结束,敌军的主力72师周围所有的阵地都已经被我军占领. 刘昌毅观察战况后调整兵力,在9月11日晚上又发动了对阎锡山主力部队72师总攻。 八个团奋勇争先,谁都不服谁,纷纷冲进72师阵地展开火拼。只用了两个时辰就全歼了阎锡山最重视的61军72师。 而此时的阎锡山刚刚接到72师被围攻的消息,他心急如焚,红着眼带领19军37师连夜东渡汾河,与刘昌毅决一死战。 刘昌毅知晓了阎锡山气势汹汹带着部队复仇的消息,他异常冷静,利用敌人急于作战的心理,派遣了一个营作为诱饵,从而达到诱敌深入的效果。 此时的阎锡山非常轻视刘昌毅,阎锡山是堂堂黄埔军校毕业,而刘昌毅家贫辍学,怎么可能是自己对手。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随着一声“开火”。他彻底失败了…… 当阎锡山进入埋伏圈时,刘昌毅一声令下“开火!”一时间硝烟四起,37师前卫营被枪林弹雨覆盖,片刻间,一个营被歼灭。37师后续部队彻底慌了神,无头苍蝇般四处躲避,战斗力尽失。 八个团半天时间歼灭37师…… 我军共击毙日军13人、顽军2418人、俘虏4532人。缴获山炮两门,机枪131挺,步枪3837支。此次战争空前绝后取得一次巨大胜利。 枪毙陈赓反被和稀泥 由于作战的伤亡很小,战果累累,刘昌毅直接将电话打进了129师总部。 邓公接起电话迷惑起来,眉毛紧紧地拧在了一起,为何不是陈赓的电话,而是刘昌毅的电话。 问出了缘由后才知道陈赓擅自改了军令,邓公气的直拍桌子,当即打电话质问陈赓,到底在搞什么幺蛾子。陈赓司令嘴上一直在和稀泥,前前后后不管邓公怎么问,陈赓就说72师被灭,37师也被灭的好消息。 邓公无语至极,军令如山竟在陈赓眼里就是一张纸。行军作战岂能儿戏,挂了电话邓公就找陈赓部下对其说:“告诉陈赓,如果下次还敢这么做,直接枪毙!” 在此之后,陈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敢擅自修改军令了,之后的战斗一直是陈赓作为总指挥,并取得一次次的胜利。 ![]() |